在罗浮之巅,从下往上拍,登山栈道和紫云洞步道成就了一条优美的线条。近日,紫云步道文化标识牌系统正式启用,该系统通过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,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和互动形式,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。这一赋新能的举措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,不仅提升了罗浮山紫云步道的游览体验,更深化了罗浮山作为“岭南第一山”的文化内涵。
紫云步道位于罗浮山景区索道上站台右侧,全长1.2公里,沿途设置有50个书卷轴式文化标识牌,以棕黄色为主色调,间隔20米分布。据了解,这些标识牌主要围绕四大主题展开,包括罗浮山名字起源,追溯“罗浮”之名的由来与演变,结合神话传说与历史记载;历史名画与罗浮山,展示历代画家笔下的罗浮胜景,如山水画中的仙山意境;诗人与罗浮山,精选苏轼、葛洪等文人墨客的诗词,如苏轼“罗浮山下四时春”等名句;历代帝王与罗浮山,梳理秦始皇、汉武帝等帝王与罗浮山的渊源,凸显其“仙山”地位。登山锻炼身体之余,还可以增长见识,了解更多与罗浮山相关的文化知识,可谓“一举两得”。
这些紫云步道文化标识牌,采用古代书卷轴造型和石头漆配色,与罗浮山的古木、山石相得益彰,形成“以天空为媒,微风为信”的天然画卷。记者留意到,在文化识别牌上标注有“i罗浮”小程序二维码,游客扫码可获取全景语音讲解、历史背景拓展及周边文旅资源推荐,实现“线上+线下”联动游览。
罗浮山自古是文人雅士的灵感源泉,此次增设的紫云步道文化标识牌系统,再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,整合历代诗词歌赋、碑记铭文,如葛洪《抱朴子》中记载的炼丹传说,以及摩崖石刻中的道家思想;结合东江纵队纪念馆、葛洪博物馆等景点,串联红色历史与中医药文化,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探秘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紫云步道改造项目还成功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遴选的20个老年旅游典型案例之一。此次改造项目中,尤为注重适老化体验,增设有平缓的步道坡度、清晰的标识指引,方便老年游客安全游览,同时,通过小程序提供“一键导航”“语音讲解”等功能,解决老年人的攻略难题。
紫云步道的文化标识牌系统,既是罗浮山“智慧+文化”旅游模式的缩影,也是其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的体现。通过诗画结合、古今对话的设计,游客不仅能“行于山水”,更能“读懂山水”,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感受罗浮山的千年文脉与时代新韵。